內蒙古游記
內蒙古游記
——黃國城(銷售部)
提起內蒙,作為一個在南方土生土長的我,不由想起:“祖國的北大門”,“風吹草低見牛羊”與及那”馬背上的民族”等等一切,跟那向往之地相關的種種。所以,當公司在收集員工出游地的意愿時,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內蒙古。
5月17日,我們搭乘航班來到呼和浩特。降落時已經是七點多了,相信此時的深圳早已沒入夜幕,但內蒙卻正值太陽落山,剛好可以看到美麗而柔和的晚霞,不由掏出手機按下快門;跨越2000多公里歷經三個小時的飛行,從祖國的南端到飛到北端的疲憊在這一刻被驅散了,隨后更是跟隨當地的陳導狠狠地吃了一頓涮羊肉,好好的犒勞了自己的肚子,然后就這樣陶醉在對第二天草原之旅的向往中進入夢鄉。
第二天一早就隨旅游車跨陰山進草原,車上伴著陳導的講解,才發現這陰山正是那“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陰山山脈,實在是連綿不斷,相比起來廣東那些還真只能稱為山丘;汽車行駛蜿蜒盤旋看不到盡頭的公路上,不由感嘆現代的工程技術同時更佩服古代那胡馬。跨過陰山山脈的大青山之后,不久就到了希拉穆仁大草原的一個馬場,下車就接受蒙古族的迎賓禮儀下馬酒,敬天敬地敬先祖,此乃成吉思汗急智的試毒三敬。接下來就是我們南方人最為期待的騎馬馳騁草原了,以往在電視上見多了別人騎馬,真到自己能上去騎還是非常激動的,實在是壓抑不住想揚起馬鞭縱情狂奔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之上,但是畢竟我們沒有經受過真正的訓練,出于安全考慮只能放慢腳步來領略這異地風光,一路上各種歡聲笑語,時不時夾雜著女同事的尖叫聲,大家都放下了心理的包袱享受著著前所未有的平靜;看著遠處稀稀疏疏的蒙古,也是應了陳導那句“稀稀拉拉木有人大草原”,突然心中向往以后自己要是能在草原生活一段時間多好。自己騎過馬之后發現了騎馬的不簡單,下午就要看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表演真正的馬術了;看完表演才明白當年的蒙古騎兵,能夠縱橫四海開拓蒙古帝國那無邊的版圖并不是偶然的,有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帶領加上排山倒海的蒙古騎兵四海之內能有何敵手。身處紅格爾敖包,不知何時自己已經深深的折服在成吉思汗亦或是那個時代蒙古族一往無前的精神當中;的確,一個名族的精神能夠共鳴如斯,哪有不屹立于世界之巔的理由,一個現代團體如果能有精神何愁大事不成呢。
晚餐時間是吃貨們最為期待的時間,因為我們能品嘗傳說中正宗的烤全羊,注意這里烤的是小綿羊,無知的我此前一直以為是山羊;豐盛的晚宴之后便是篝火晚會了,來自五湖四海驢友歡聚一趟,載歌載舞于熱情的草原之上。來到草原,當然要領略不一樣的日出風光,凌晨四點多,我跟火山哥激動的離開蒙古包;發現外面的空氣是那么的清新,草原之上馬兒也已經在低頭吃草,雖然此時草還沒長好,但是直到我們走近,它依然不為所動此時,可能此時的草嫩嫩的更美味吧;就這樣,我們貪婪地呼吸著新鮮的空氣,馬兒歡快的吃著草,一起迎接日出,此時,人,動物與及大自然是多么的和諧,真想把這一刻保留下去,永遠不要被打破。
還當我陶醉在柔和的陽光撒在慵懶的草原上那種靜謐的美中,草原之旅已然結束。之后,我們再次跨越陰山前往有著“羊煤土氣”美稱的鄂爾多斯,這里最值一提的是成吉思汗的靈魂歸屬地就在該市的成吉思汗陵,終于又有機會更多的接觸到那位聞名世界的傳奇人物。縱然他已經投往長生天近800年,但是他的守陵人達爾扈特人也傳承至今守護著他那最后一口氣,這也顯示出成吉思汗的魅力與及影響力得是有大。隨后我們前往康巴什新城,一座綠色的現代文化之城,充滿了蒙元文化的氣息。
第四天,拋開對草原的留戀以及大汗的敬仰之情,我們繼續前往響沙灣——也是此行最為期待的沙漠之旅;作為西北方特有的地貌,此次也是第一次見到,一眼望去黃澄澄的一片;它不同于大海的波濤洶涌和循環不息,而是一幅寂靜荒涼而悲壯的畫面,震撼著你的心靈。在響沙灣邊緣,我們坐著纜車跨過一條基本干涸了的河床,正式進入沙漠,穿好沙襪,之后乘坐沙漠之舟進入娛樂天堂——仙沙島。在那里,我們可以進行騎駱駝,速滑索道,騎沙漠摩托和滑沙等好玩而又刺激的活動,除此之外還能欣賞大型的雜技表演,飽足眼福。娛樂一圈,大家也都漸漸疲乏,正好返回呼市共享晚餐。
忙乎了前面幾天,最后一天稍微比較寬松,遲遲醒來去參觀一下那康熙帝當年住過幾天的寺廟——大召無量寺,也虔誠的祈禱一番。之后,就前往博物館,再一次加深對內蒙的整體印象。說來也巧,我們參觀完博物館準備前往機場的時候,忽然開始揚沙下雨,這是歡送我們嗎!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幸運女神一直在我們身邊,在我們游玩期間天氣一直都很好,直到我們準備離開說變就,可以說真是不虛此行,也算是劃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下一條:沒有了